記者黃文記/新化報導
新化區公所四名社區營造替代役,合力將廢棄多時的蟋蟀造型路燈罩回收再利用,透過油漆、噴漆等方式改造,將做為公共藝術作品,在大目降文化廣場、體育公園、圖書館前展示,美化環境。
新化區長鄭道立表示,鬥蟋蟀是新化知名的地方民俗之一,鎮公所於九十四年執行城鄉新風貌計畫,打造上百座玻璃纖維複合材質的蟋蟀造型路燈罩,成為新化區重要的街道圖騰。但近年來路燈改裝設節能的 ?LED燈,和蟋蟀造型燈罩已不搭調,加上燈罩已老舊,考量整體景觀及安全性,區公所遂將燈罩拆下整理,堪用者剩下二十多座。
新化區公所在今年九月申請第二批社區營造替代役,有蔣翰慶、張秉程、郭人豪、陳彥嘉四人,均是設計相關科系的畢業生,鄭道立和四位替代役討論後決定利用各自的專長和創意,將蟋蟀造型燈罩重新美化。四名替代役分別以噴漆、油漆的方式妝扮「蟋蟀」,還有人加裝燈具,讓它在夜晚也會發光。
鄭道立表示,目前已完成美化多座蟋蟀造型燈座,將先擺放兩座在圖書館前草地做為示範點,聽取民眾的反映和建議,其餘將陳列在大目降文化廣場及體育公園,預計會在新化年貨大街舉辦前即可完成布展。
鄭道立指出,四名替代役利用簡單的工具、很少的花費就讓廢棄的蟋蟀造型燈罩有新的用途,讓它再展新姿,喚醒民眾對新化意象「蟋蟀」的記憶,對社區營造頗有助益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wcnm2tgp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